光伏行業智能觸控顯示屏管理方案
光伏電站作為新能源體系的核心資產,其運維效率、發電量優化及設備健康管理直接影響投資回報率。觸訊科技(CUSN)針對光伏行業痛點,推出智能觸控顯示屏管理方案,以工業級觸控終端為核心,融合物聯網、AI算法與大數據分析,覆蓋光伏電站監控、運維、調度、安全全場景,助力實現電站管理的可視化、智能化、無人化轉型。
核心功能模塊
一、全景數據監控與可視化
多源數據集成:
觸控終端實時接入逆變器、匯流箱、氣象站、電表等設備數據(電流、電壓、溫度、輻照度等)。
3D數字孿生地圖:通過21.5寸大屏(如觸訊WD1)展示電站全景,點擊任意光伏組串即可查看實時發電效率與歷史曲線。
異常告警:
AI算法自動識別組串級故障(如熱斑、PID效應),觸發聲光報警并推送至運維人員手持終端。
二、智能巡檢與預測性維護
移動巡檢終端:
10.1寸三防平板(如觸訊ML7)實時監控光伏板溫差,定位異常發熱點,準確率>95%。
支持離線模式,無網絡環境下仍可記錄數據,回傳后自動同步至云端。
預測性維護模型:
基于觸控終端邊緣計算能力,分析逆變器振動、溫度數據,預測電容老化、風扇故障,提前23周生成維護工單。
三、能效分析與優化決策
發電量損失分析:
觸控屏搭載的軟件內置算法對比理論與實際發電量,自動歸因(陰影遮擋、灰塵積累、設備效率衰減),生成清潔/維修優先級列表。
智能清洗調度:
結合氣象數據(降雨、風速)與灰塵傳感器,動態規劃清洗機器人路徑,提升清洗效率30%,節水50%。
四、安全與合規管理
安防聯動:
觸控終端集成攝像頭,AI識別非法闖入、火災煙霧,聯動聲光報警并通知安保中心。
合規報告:
自動生成符合國標/ISO標準的運維日志、碳排放報告,支持電子簽名與區塊鏈存證。
方案技術優勢
1.工業級硬件,無懼嚴苛環境
設備選型:
主控屏:觸訊21.5寸WD1一體機;
移動終端:觸訊10.1寸三防平板。
超長續航:移動終端支持12小時連續作業,適配光伏電站無電源區域。
2.軟硬一體,開放兼容
系統架構:
前端:觸控屏+HMI界面(支持Windows/Linux/鴻蒙系統);
后端:與SCADA、EMS、ERP系統無縫對接,數據雙向互通。
快速定制:
界面支持多語言切換(中文、英語、西班牙語等),適配海外電站;
硬件可擴展電力載波(PLC)、5G模組、北斗定位等功能。
3.邊緣云端協同計算
邊緣側:觸控終端本地處理實時告警、基礎分析,降低云端負載;
云端:大數據平臺訓練AI模型,定期下發至終端,持續優化算法精度。
應用場景與價值
場景1:大型地面電站集中監控
方案配置:
主控室部署多臺21.5寸觸控屏,分屏顯示電站全景、逆變器集群狀態、氣象預測。
用戶收益:
減少人工巡檢頻次60%,故障響應時間從24小時縮短至2小時。
場景2:分布式屋頂電站運維
方案配置:
運維人員攜帶三防平板,掃碼定位屋頂組串,結合無人機航拍熱斑數據快速診斷。
用戶收益:
單日運維覆蓋電站數量提升3倍,人工成本降低40%。
場景3:光儲充一體化管理
方案配置:
觸控屏集成儲能SOC監控、充電樁調度功能,動態優化充放電策略。
用戶收益:
儲能系統循環壽命延長15%,峰谷套利收益提升20%。
客戶案例:某500MW光伏電站
痛點:人工巡檢效率低、灰塵損失占比高達8%、故障響應超24小時。
方案部署:
主控室部署6臺觸訊WD1觸控屏,移動端配備20臺ML7三防平板;
集成AI清洗調度與熱斑檢測算法。
效果:
發電量損失降低至3.5%,年收益增加約1200萬元;
運維成本減少35%,故障修復時效提升至4小時內。
未來演進方向
數字孿生深度應用:觸控屏實時映射電站物理狀態,模擬極端天氣下的應急預案。
自主巡檢機器人:觸控終端作為中控,指揮無人機、機器人完成巡檢診斷修復閉環。
碳資產可視化:屏顯電站碳減排數據,對接碳交易平臺,助力ESG管理。
結語
觸訊智能觸控顯示屏管理方案通過“硬件耐候性+軟件智能化+數據全聯通”三位一體架構,為光伏行業提供從設備監控到能效優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。其價值不僅在于提升發電效率,更在于重構電站運維范式——從“被動響應”轉向“主動預防”,從“人力密集”邁向“數字驅動”,助力光伏產業向高質量、可持續發展躍遷。